A股上市公司業績不濟 年底賣房求生

經濟脈搏

發布時間: 2018/12/16 17:40

分享:

分享:

內地媒體報道,年底將至,A股上市公司為衝刺業績,秀起了十八般財技,頻頻出售房產、轉讓股權、減持股票,美化利潤表。數據指出,今年第四季度以來,多家上市公司為求生計發布了賣房的公告。

數據顯示,截至12月初,有42家上市公司宣布出售房產資產,前三季度為23家上市公司。10月1日~12月10日,有19家上市公司發布售賣房產相關公告,第四季度成為上市公司的賣房高峰期。

截至3季度末,A股3565家上市公司中,有1696家上市企業持有投資性房地產,占了A股上市公司47.57%,總市值已經超過萬億人民幣,投資性房地產均值也是不斷攀升。在2003年之前,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數量是零。

A股規定,上市公司連續2年虧損,就要帶帽被「ST」,提示風險;連續3年虧損,就要暫停上市。主營業務疲軟,賣房輸血成為上市公司求生的法寶之一。那些被ST或將被ST的上市公司全年收成還不夠北上廣一套房。在生死存亡一刻,賣房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。

比如,2016年,「ST寧通B」掙扎在退市的邊緣,命懸一線間,董事會決定賣掉北京西城區2套市重點小學學區房,淨賺2000多萬人民幣,當年瞬間扭虧為盈,公司起死回生。

今年賣房求生的上市公司多了一點。據數據統計,四季度有11家上市公司發布了相關賣房信息,今年以來有33家上市公司賣了房。對於這些擁有投資性房地產的上市公司,尤其是采用成本法記賬,那就是擁有一道免死金牌。

還有的公司是為了補充現金流。今年二級市場行情鬧飢荒的年份,央媽關緊了閘門後,水位下降,券商日子也不好過。中原證券就計劃把北京、鄭州和河源的11處房產賣了,總評估值達到6835.16萬元。不過,尷尬的是,由於房地產「金九銀十」以來,北京、上海等地量價下行,新增客源未見提升,樓市趨向冷清,給試圖「賣房求生」的上市公司平添一絲難度。

上市公司賣房折射出實業經營艱難

2018年的生意比2008年還難做,有網友感嘆撐過了全球金融危機,卻倒在了經濟新常態。能上市的公司一般是行業裡拔尖的,今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的營收和淨利潤逐季下行,其他非上市公司的困境可想而知。

分析認為,上游企業的營收和利潤飛漲,中下游企業承擔了上游成本,能不能把成本轉嫁出去則聽天由命,中游企業盈利出現分化。而下游整體乏力,大消費板塊增速放緩,通信、電子、傳媒等TMT板塊盈利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增長。而上游的原材料、能源、煤炭鋼鐵等主要是國企。所以,國企的營收和淨利潤保持增長,仿佛在春天。而民營的淨利潤增長在下滑,賺錢越來越難了。

有分析師指,當前一些企業貪圖房地產的高利潤,追求快速投資而舍本逐末,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。如果對市場了解不夠透徹,很可能造成資產積壓難以出手,現金流出現重大問題。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代表,需要靠炒房獲取收益,有百害而無一利,可能會引導更多的資金脫實入虛。一方面不利於將資金用於主業的發展,另一方面,一旦房價下跌,也會帶來賬面上的虧損。

開啟hket App,閱讀全文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
訂閱《香港經濟日報》電郵通訊
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,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